毋庸置疑,在今天看来,语音识别技术是一项很强大的技术,但你知道在这项技术中也存在着安全威胁么?
“嘿,Siri,你知道1868年的英国首相是谁吗?”我想,你对Penelope Cruz(西班牙影视演员)在“Hey Siri”广告中的这句台词,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则广告是苹果公司为iPhone 6s推出的新广告。在该广告中,就涉及到了语音识别技术。无论你使用的是苹果终端的Siri,还是安卓终端的OK Google,它们都采用了语音识别技术。 在移动终端中应用这项技术,能让终端用户灵活地处理各项任务,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意识,喜好等,通过语音,有选择性地处理任务。可以说,语音识别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每一个你给设备发出的指令,或是你想在设备上完成的工作,语音识别技术都可以轻易地帮助你完成。这就是该技术的神奇之处。
很多大型企业职员,以及政府公务人员都已经开始在使用类似Dragon Assistant,这样的语音助理App了。这类App能让用户自由,灵活地通过声音来控制桌面电脑上的应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文职人员来说,如果使用了这类App,原来枯燥,繁琐的文档编辑工作,就会变得非常轻松了。只需要他们对着电话说话,就能将文字输入电脑。不长时间,一篇文档就写好了。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语音识别技术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智能手机,到私家车,再到家里的智能电视,我们都可以通过语音指令的方式,控制这些设备,让他们为我们提供所需的服务。
然而,与其他所有技术一样,语音识别技术也容易受到漏洞威胁。如果将这项技术与指纹识别等其他生物技术进行对比,我们就会发现,语音识别同样也会遭到黑客的攻击,被黑客盗取并利用。就像盗取指纹一样,他们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偷取你的声音样本,进而控制你的设备。在本文中,我们将会对这类威胁进行讨论,为那些正在使用类似语音程序的用户提个醒,今后在使用时,一定要多加注意。请接着往下看吧。
声音样本模拟威胁:
是的,你没看错。你应该已经听过身份造假,这一犯罪分子常常使用的犯罪手段。但在今天,黑客们已经在“与时俱进”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每次技术变革,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创造条件。黑客会模拟出你的声音,进而冒充你的身份,对你发起网络攻击。他们会通过使用一种叫做克隆演说命令的方法,或是直接盗取你的声音样本,来绕过安全保护机制,发动攻击;同时他们也可以用其他类似的方法,模拟出你的声音,从而达到攻击的目的。反过来说,一旦他们拿到这些认证信息,就能访问你的重要私密文件,盗取你的个人信息,就会对你的数据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一定要注意那些涉及语音信息的垃圾邮件,他们看起来可能平淡无奇,但其实潜藏着巨大的威胁。对其中的一些,让你提供语音样本的请求,要立即拒绝。一旦你照做的话,那么黑客拿到了你的声音样本,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我再多赘述了吧。同时,也要避免在一些公共云服务器上,存储你的声音采样。这些都是黑客惯用的,偷取语音信息的方法,也即是漏洞之所在。
Siri中存在的漏洞:
你们应该已经发现,苹果终端上的Siri,这一默认安装的语音识别App,给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比如利用Siri可进行导航,但它也面临着诸多的威胁,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该程序能辨识你的声音,给你想要的,个性化的语音结果。近日,研究人员发现,Siri可被远程控制。
黑客可通过远程控制Siri,让Siri执行一些未经授权的指令。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向与iPhone连接的耳机发送一个简单的无线电电波,之后就能激活Siri,从而控制你的iPhone。在这个过程,你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察觉。所以,下次使用Siri之前,一定要确保它没被其他人控制。
“OK Google”上存在的漏洞
与Siri十分相似的是,谷歌公司出的的这一语音程序—OK Google,也具有相同的功能:通过接受语音指令来完成相应的工作。近期,来自AVG(一家杀毒软件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款游戏,安装之后,它会要求让用户背出自己设置的语音指令,才能启动Google程序。现在,该游戏可让用户通过这样的语音指令来浏览网页,同时,它也会将相关消息发送给第三方软件。这就使得原设备掉入了在线金融伪造的陷阱中。
三星智能电视中存在的漏洞:
研究人员使用网络检测工具Wireshark,成功地捕获了从智能电视上传到互联网的数据。采用类似这种方法,进行攻击的目的是,阻断用户电视和互联网之间进行的流量传输。这就让人们觉得,互联网才是黑客选择攻击的目标点,其实并不是这样。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一传输过程中存在着安全漏洞,实际上这就为黑客攻击智能电视创造了条件。然而,三星(Samsung)公司坚称,智能电视上的这一漏洞,早已经被修复了,但用户在观看时,还是要多加留意,防止数据被盗取等情况的发生。
结论: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语音识别技术的诞生,可以说是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它让能通过语音操作设备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项技术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漏洞。不应该盲目地享受技术变革带给我们的便利,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智能设备同样也面临着漏洞的威胁。我们必须实时确保自己数据的安全,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