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20:安全研究的三种范式
从安全研究的大量事实和研究成果梳理,吴超将安全研究的主要途径可概括为:从事故预防、从风险管理和从本源安全出发的三种研究范式或途径。
第一种研究范式,或第一条研究途径,以事故预防为主线,从事故致因等研究安全,这种研究思路可以简称为“逆向研究”,即从事故来研究安全,先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再从中获得安全规律。应该指出,事故致因理论并不等于安全科学,事故致因理论只是安全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走第一条研究途径的历史较为悠久,有近百年。第一条研究途径属于“逆向范式”,简称为“安全A1”。
第二种研究范式,或第二条研究途径,以风险控制为主线,从风险管理理论等研究安全,这种研究的思路可以简称为“中间研究”,如从尚未形成事故的隐患出发来研究安全。走第二条研究途径的研究通常也需要考虑隐患会导致什么样的事故,其历史沿革比第一条研究途径短暂。第二条研究途径属于“中间范式”,简称为“安全B”。
第三种研究范式,或第三条研究途径,以系统安全为主线,从本源安全开始研究安全,这种研究思想可以简称“正向研究”,即一开始就从安全出发开展研究。走第三条研究途径的研究通常需要有第一条和第二条研究途径的思想为基础,从本源安全开始研究安全的方法经常需要用“逆向研究”和“中间研究”的方法开展安全评估。走第三条途径的研究历史较为短暂。第三条研究途径属于“正向范式”,简称为“安全A2”。
由于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不管是从事故预防、风险管理或本源安全哪条途径出发,研究过程所涉及的因素最终都会关联到一起,只是侧重点不同和出现的先后顺序等不同而已。而且,三条途径相互关联、相互支撑,有殊途同归的效果,目的最终还都是为了安全。
安全研究的三条主要路径(A1-B-A2)特征比较见表1所示。三条安全研究途径的范畴及其相互包含关系,如图1。
表1 安全研究的三条主要路径(A1-B-A2)的特征比较
比较项目 |
逆向范式(安全A1) |
中间范式(安全B) |
正向范式(安全A2) |
安全工作的主要特征 |
预计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采用相关和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
主要考虑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故障的概率及危险性,对风险进行针对性防控 |
以安全为目标,从系统出发,尽可能地提高系统安全性,处理好各种事物,使之更加安全 |
安全研究的侧重点 |
侧重事故致因理论和模型、事故统计分析等 |
侧重风险评估和危险源的控制等 |
全面系统关注安全,提高人和系统的抗灾变能力等 |
思维方式 |
逆向思维 |
关键思维 |
系统思维 |
主要优点 |
可以根据以往大量已经发生的事故做预测判断; 如果掌握了比较确定的可能发生事故类型,安全工作比较有针对性; 相对比较节省人、物、财力等的直接投入; 能让普通人容易理解安全的作用和功能 |
可以借鉴以往发生的事故判断风险; 根据危险源和隐患分析判断风险; 安全工作比较容易找到切入点; 能够集逆向型和正向型两种研究途径的优势 |
学习安全样板现象; 发挥人的超规范能力; 做事的范围很大; 正负两面都考虑; 正面范围比较广泛; 提升安全感; 适用于大安全; 可以把安全融入各项工作之中,发挥系统中所有要素的安全功能和积极性 |
主要不足 |
忽略更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安全榜样; 使安全工作的范围狭窄,安全员做事的范围很小; 安全经济效益仅考虑负面损失,未计入安全感提升等正面效益; 实际上很难精准预计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故; 主要适用生产安全,对于新风险和大安全很难有效; 难以考虑类似心理创伤等内隐伤害; 对人的创造性和破坏性考虑不够或难以纳入 |
精准确定系统的风险仍然非常困难; 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仍然离不开事故致因理论等; 仍然存在逆向型研究途径的部分缺点或不足; 没有很好的利用正向型研究的优点 |
仍然需要依靠安全实践经验; 总的来说安全投入花费较大; 很多工作一下子难以看出效果; 很多安全理论方法还不成熟或没有形成,有待未来发展 |
包含关系 |
被右边栏目包涵 |
被右边栏目包涵 |
包涵左边所有栏目内容 |
时代特征 |
传统 |
近代 |
现代和未来的安全方向 |
图1 三条安全研究途径(A1-B-A2)的安全工作范畴及其相互包含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