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网络安全坚强防线

共筑网络安全坚强防线
文 | 一棵老藤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

——题记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网络安全工作“四个坚持”重要指示5周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深刻把握信息时代的“时”与“势”,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一系列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强调“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把网络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为推动我国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指明了方向。

(一)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发展与安全面临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从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平等,到地缘政治的动荡不安,再到大国竞争的风险加剧,全世界正在共同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网络化进程加快,网络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军事安全等领域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最复杂、最现实、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

从全球来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全球网络安全指数(GCI)》显示,2023年全球共有超过2800起数据泄露事件,泄露记录高达80亿条,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安全。特别是地缘冲突与网络对抗交织叠加,网络空间主体威胁已从“坏小子作恶”转向到“大玩家作战”的升级变种。比如,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大对俄罗斯实施了芯片出口限制,导致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和科技水平受挫,俄罗斯经济遭受严重压力。再如,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黎巴嫩多地发生传呼机爆炸事件,超3000人死伤,中东地区形势陡然升级。

从全国来看,网络攻击形势和压力依旧严峻。据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2024年上半年度网络安全态势研判分析报告》显示,2024上半年针对Web的攻击次数达到1,417.1亿次,同比上涨了61.39 %,IPv6协议的攻击为35.34亿余次,同比上涨87.78%。特别是中美博弈的不断升级和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迭代,网络空间风险挑战以集群式和融合性的方式爆发增多。比如,2022年,西北工业大学遭境外网络攻击后,来自境外有政府背景的黑客组织在2023年又对武汉市地震监测中心发起网络攻击,非法窃取地震烈度数据。

从全市来看,网络治理的防范和应对难度加大。近年来,全市网信领域总体“时”与“势”持续向好,但潜伏的各类“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不容小觑。比如,“亡命之徒”“扛不住的莽塘溪大坝”“AI下的‘仙人谷’”“暴雨后房屋倒塌”等网络谣言时有发生;网络传销、网络诈骗、网络“黄赌毒”等涉电信新型违法犯罪案件较同期呈上升趋势;部分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弱口令、数据库注入、未授权访问等“老毛病”依然存在。截至9月底,市网信部门已通报网络安全风险和漏洞百余起。

(二)

“谍影重重”的背后,网络安全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们通过“转换赛道”“改变规则”“定向打击”等方式,产生了许多新变种、新异物,必须一一解开虚伪面纱,并高度警惕。

从“点上”到“面上”,网络舆论复杂性、斗争性、波动性等“三性”愈发突出。这里主要讲的是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把中国的和平崛起视为对西方制度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威胁,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优势加大对我国进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在网络上大肆宣扬“普世价值论”“西方中心论”“民粹主义”等思想观点,否定历史、诋毁伟人、污化英雄,投射各种“反马”“非马”的价值观,互联网俨然已成为敌对势力对我国打压、分化、西化的主要渠道。比如,10年前,打着“民主”“自由”旗号的香港“占中”运动,在“私人助理”“占领金主”“占中三丑”“占中黑金”等黑幕曝光后,所谓的“普选”,实质为敌对势力在中国发动的一场“颜色革命”。

从“指端”到“云端”,网络攻击成本越来越低、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频次越来越多。据网络安全中心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供应链攻击数量激增了74%。更令人担忧的是,平均需要长达287天才能检测到这些攻击,为恶意攻击者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来窃取数据或破坏服务。同时,云集中风险、针对中小企业的“无恶意软件攻击”暴增、二维码网络钓鱼攻击肆虐全球、工业物联网边缘设备成为APT重点目标、影子AI、“脚本小子”复活、驱动程序攻击,逐渐成为构成重大威胁、基于合法工具的攻击。

从“线下”转到“线上”,网络犯罪隐蔽性更强、形式更多样、社会危害性更大。在互联网跨地域性、虚拟性、交互性的影响下,网络犯罪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噱头,以新媒体为依托,其犯罪路径由“线下拓展”转向“线上线下聚合”,犯罪对象由“熟人滴灌”转向“大水漫灌”,犯罪媒介由“实体商品”转向“虚拟商品”,通过入门费、设层级、拉人头发展下线,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安全。比如,面对“高薪”诱惑、“暴富”邀请,一些人迷失心智偷渡到缅北淘金,落入诈骗集团,成为“搞钱工具”。

从“周一”到“周日”,网络谣言无孔不入、无时不在、防不胜防。通常情况下,谣言大致分为报复型造谣、利益型造谣、求认可型造谣、炫耀型造谣、渴望型造谣等五种情况,一方面,信息的快速流动使受众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就匆忙转发,无意间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另一方面,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人们对热点事件的关注和对未知的恐惧,炮制出耸人听闻的假消息,引发社会情绪的波动。比如,在贵州瓮安“6.28”事件中,原本一起简单的女中学生溺水死亡案件,被不法分子利用,在网络大肆渲染炒作“死亡之谜”,误导公众情绪,引发大规模群体性暴力。

(三)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是保障国家安全,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必然之举。

加强党对网络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各级党委领导责任,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综合治理能力,推动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加强互联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要全面加强网络探针部署和边界防护建设,拓展网络安全的深度和广度。要加强对电力、金融、能源、教育、医疗、市政等重点行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优化,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同时,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提高数字公共服务水平,分级分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加强网络犯罪打击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同时,加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准入管理,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和信用监管、联合惩戒手段开展管网治网,对不履行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义务,传播低俗色情等负面有害信息的互联网平台,第一时间处置并曝光。对从事虚假冒名注册、违规采编新闻、制造虚假舆论、恶意营销诈骗、煽动网络暴力的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予以追责。

加强网络新业态规范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在事中事后监管中的作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推动监管创新,努力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要借助高等院校、研究所等“智囊团”,组建由知名学者、教授组成的专家学者库,为网络安全工作建言献策。同时,要破除传统“一把尺子”衡量标准,把讲政治、懂网络、敢担当、善创新的人才用起来,让人才之花竞相绽放。

加强网安法规宣传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要以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多层次、多窗口、多渠道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辨识力,引导网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画好“最大同心圆”。同时,要广泛发动党政机关、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各方力量参与网络生态治理,密织网络安全之网,做到联防联控,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强大合力效应,不断筑牢网络安全“钢铁长城”。

(二号楼.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查看原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