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的Tagesschau网站上的一篇故事报道,LenaKampf,Jacob Appelbaum和John Goetz在这篇报道中讲述了NSA使用何种规则类决定谁将成为被监视的“目标”。
2013年斯诺登事件发生以来,NSA一直强调,尽管它几乎可以截取全部互联网用户的通信数据,但是他们只针对“特定目标”,仅仅是互联网数据冰山一角而已。对于这种自欺欺人的说法不置可否。英国《卫报》指出,由于“Xkeyscore”产生的监控数据太过庞大,内容只能保存在系统里3到5天,元数据可以储存1个月。NSA因此建立了新的数据库,但分析员可以将其“感兴趣”的情报“另存”在那里,并可存放长达5年甚至无限期。
Tagesschau网站上的那篇故事报道,作者已经看到NSA如何根据“深度元数据监测”规则,进而进行目标“合法化”监视,而其分析结果如此“离奇”。
根据报道,NSA针对任何搜索有关Tails或Tor文章的网络用户,或许你是发表了一篇相关文章,也或许你访问了相关文章,都将列为其监视“目标”。任何被确认为使用Tor的用户也将会被长期针对性的监视和用户数据保留。
一直以来,关于网络安全、监控和隐私的问题,Tor和Tails已经成为主流讨论的一部分。对于安全意识高、对于隐私敏感的人,寻找这些途径保护自己的网上行为安全,Tor和Tails都是耳熟能详、经见怪不怪了。
但是这背后表明NSA使用所谓的“目标性监视”是一个很无理的根据。毫无疑问,如果哪些人尝试逃脱或者防范NSA的监视,或者是因为恐慌研究讨论技术细节,在报纸新闻上讨论相关问题,你就是其“监视目标”了,这个逻辑简直……!
当然,这已经不是NSA第一次专门的、有意“遣词造句”与公众、法律和监督玩文字游戏了。从James Clapper坚持关于是否监视公众上并没有欺骗国会,因为他们只是截取所有数据,并没有查看所有数据。而关于棱镜门泄露所谓的NSA“直接访问”google、yahoo、Microsoft、 Apple的服务器,“直接访问“实际上是有过程的,FBI使用秘密特权从互联网巨头里提取数据证据,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透露数据的最终目的地是NSA而已。
我知道这篇报道的内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大致可以知道它来自一个可信任的来源。从那时起,我很有信心的和一些研究斯诺登所有文件的技术专家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使我更为震惊。
一位专家认为,NSA这里的意图不过是从“山羊”里区分“绵羊”——将所有的互联网用户分为“拥有技术知道如何保护隐私的人”和“不知道的人”,然后将前者纳入“特定目标”进行监视。
另一位专家认为这次揭露可能另有他人,而不是斯诺登。因为在斯诺登的原始文件中并未看到这份文档。并且看见过其他爆料也并不是出自斯诺登的原始材料。事情变得越来越有意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将又是一个大新闻。斯诺登作为有史以来NSA泄露文档第一人,而如果潜在的第二个人存在的话,这也就意味着斯诺登事件的发生及斯诺登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启发了他原来的一些同事,仔细认真审视NSA这一机构对待法律和公众礼仪的傲慢姿态。
阅读boing boing博客可能让你被NSA监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查看原文